邵武洪墩镇:盘活撂荒地种出“致富田”
2025-08-05   作者:石献凯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日前,邵武市洪墩镇的田野上,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河坊村的百亩优质稻田里,秧苗郁郁葱葱;十余亩玉米地里,饱满的果穗挂满枝头。曾经因人口外流、种粮收益低而撂荒的土地,如今在镇、村两级的推动下重焕生机,不仅种出了优质水稻和玉米,更带动村民增收、村集体壮大,筑牢了当地的粮食安全防线。

图片1.png

洪墩镇全景(石献凯 摄)

撂荒地变“希望田” 技术品种双升级

洪墩镇河坊村历来是邵武产粮大村,却因种种原因导致部分山垅田常年撂荒。为破解这一难题,村党支部牵头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通过集中整治、土地流转,让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

在水稻种植上,村里打造百亩“福香占”优质稻核心示范片,引入抛秧新技术。“抛秧机穿梭田间,秧苗均匀散落,效率比传统插秧提高不少。这种技术不仅省工省力,还能保证种植密度和质量,为丰收打下基础。”河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范名锋介绍。在玉米种植上,经过多方考察选定“万农甜糯158”品种,该品种抗病性强、口感软糯,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图片2.png

高山玉米(石献凯 摄)

绿色种植赢口碑 产销两旺促增收

为保证农产品品质,河坊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水稻种植依托标准化示范片管理,玉米种植则全程施用有机肥,采用人工除草,杜绝化学农药。“这样种出来的粮食,吃着放心,消费者都认。”村民冯金寿笑着说。如今在家门口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稳定收入。

图片3.png

村民正使用抛秧技术抛秧(石献凯 摄)

产销环节更是亮点纷呈。水稻方面,村里计划年内完成“河坊香米”商标注册和绿色食品认证,还利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资金建设粮食烘干和加工厂,解决产后难题;玉米则推出精美礼盒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同步销售,上市即热销。据测算,优质稻预计年增村财收入约12万元,加工厂年增收约10万元;而玉米销售收入已全部纳入村集体,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筑牢粮仓添活力 乡村振兴底气足

“以前荒地闲着心疼,现在种上了稻子、玉米,地里长出了‘金疙瘩’。”村民们的感慨道出了撂荒地盘活的实效。如今,河坊村通过种植水稻、玉米,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更让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来源。

范名锋表示,不仅要盘活土地,更要守好粮仓。洪墩镇将以河坊村为示范,继续推广撂荒地整治经验,扩大优质农作物种植规模,让更多撂荒地变成“致富田”,在带动群众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绘就乡村振兴的“粮”辰美景。(石献凯)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