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福建省乡村休闲发展协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永春县金埔头文旅基地举行,150余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以“休闲产业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汇聚各界智慧,深入研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乡村休闲发展理论,交流实践经验,为我省“十五五”休闲文旅产业发展建言,为推动两岸美食文化交流融合献策,助力我省乡村全面振兴。会议由副会长吴金林教授主持。
本次研讨会主办单位:福建省乡村休闲发展协会。协办单位有: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会、福建省旅游协会乡村旅分会、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海峡乡村》杂志社、福建农林大学多功能农业应用研究所、闽江学院乡村振研究院、泉州市乡村休闲发展协会、永春五里古街指挥部。福建省乡村休闲发展协会美食文化专委会、创意摄影专委会,五里古街旅拍基地(厦门入婳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福建省永发沉香开发有限公司具体承办。
在主旨报告环节,五位知名学者专家围绕休闲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美食文化融合等议题在会上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多功能农业与区域发展团队”首席导师、国台办台湾农民创业园科技服务中心主任范水生教授提出“把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美学体验”,为休闲农业植入“文化芯片”;
福建农林大学原管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首届农业农村部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乡村旅游分会会长陈秋华教授以我国世界农业遗产梯田为例,解析“小场景”撬动“大产业”的乡村旅游创新路径;
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学科首席专家、福建省乡村振兴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曾玉荣研究员解析了台湾休闲农业经营案例和两岸美丽乡村建设与融合机制;
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闽江科学传播学者、国台办海研中心特约研究员邓启明教授从从社会资本视角,为永春参与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规划“路线图”;
东海大学(台湾)副教授、台湾农村青年产业总合发展执行长、台湾农游产业辅导共创平台顾问陈东园博士建言两岸“农厨旅”融合,打造可品尝、可带走、可回忆的乡村IP。
在经验分享交流环节,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张怡副镇长、厦门三五丘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吴泗海总经理、泉州市乡村休闲发展协会曾胜利会长先后登台,分享“来泉州·会成功”品牌打造、农文旅融合、厦门翔安区新圩镇西浦村七彩创意乡村等做法,为全省提供“拿来即用”的实操模板。
会议期间,特别举行顾问专家聘书颁发仪式,陈东园博士受邀被聘请为协会顾问,为协会开展两岸美食文化交流融合工作开启良好开局。
经前期紧锣密鼓的精心准备和专家团慎重评选,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建议、案例50余篇,其中评选出15篇优秀论文,5篇优秀建议,16个案例入选2025年福建省休闲乡村建设优秀案例。研讨会评选的优秀建议有:《关于“十五五”促进我省休闲乡村建设的路径与对策建议》(协会课题组)、《关于打造“来泉州·会成功”休闲文旅品牌,助力乡村振兴高发展的建议》(作者:曾胜利、李康康、季筱彤等)、《关于泉州台商投资区“五古”景点保护与利用的建议》(作者:黄翠阳、连锦钊)、《基于县域“土特产”视角的永春县金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作者:王小安、赵阳宇、田大刚等)、《关于石狮市奈厝前村“十五五”休闲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作者:董再发)。
研讨会还举办了青年学者分论坛。
协会倡议:把休闲产业纳入新质生产力。会长黄跃东指出,我们已经迎来的是一场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双重革命,“休闲”已从生活点缀升级为重塑城乡价值链的“新质生产力”。 建议将休闲产业纳入新质生产力培育体系,将休闲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休闲城乡示范区”建设,把乡村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闲天堂,把休闲产业锻造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永春县五里街古街旅拍基地、余光中文学馆、观摩了创意摄影专委会美丽乡村摄影展(泉州华光职业学院供稿),并启动首届福建省乡村休闲美食文化节,沉浸式体验“永春味道”与“闽南乡愁”。
会议结束后,分别召开了协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回顾今年工作,部署明年工作。大家围绕“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展现了协会在推动福建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平台作用与责任担当。
摄影展部分参展摄影作品:
埔头村简介
五里街镇埔头村位于泉州市永春县西北部,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素有“金埔头”之美誉。村内现存36座闽南传统建筑,集砖雕、木雕、石雕、灰雕于一身,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林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史上曾出过武解元、叔侄进士及28个文武举人。藤牌武术是埔头村的特色民俗活动,源于古代军事布阵,可追溯到明代戚继光抗倭。
埔头村依托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以“城里人向往、农村人留恋”的“产业带动型”美丽乡村为发展定位,打造宜农宜居、宜游宜文、宜乐宜养的乡村旅游特色综合体。甲骨文主题公园利用溪边石滩建设,刻有“霞陵古矶”等甲骨文字,展示文字演变过程。乡村文化广场定期举行藤牌武术表演,并设有射箭、投壶、套圈等传统体验项目。霞陵溪生态景观带全长1.5公里,集生态湿地、滨溪步道等于一体。七彩小火车穿梭于乡村与果园间,成为观光亮点。村庄拥有1000多亩果树,包括草莓、葡萄、荔枝、火龙果、红心柚等,提供四季采摘体验。将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吸引力,发展民宿、餐饮配套,建有青年客栈、休闲小屋等不同风格的住宿设施,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
埔头村先后获得“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传统村落”、“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等荣誉称号。




